《国礼》观后感当前位置: >《国礼》观后感

“湖湘文化看《国礼》”电影观后感——一份堪比《战狼2》的“国礼”(2)

2019-06-29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自古颠扑不灭的真理。由潇湘电影集团与湖南湘绣城联合出品的电影《国礼》,主旨宏大,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巧妙地揉和在一起,以湘绣为媒介,以国礼为由头,让新兴的政权与传统文化首次联姻,“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电影以小见大,闻弦歌而知雅意,借对湘绣的保护,来喻示中国共产党与历史传统的因袭关系,从而从侧面反映了政权更替的合理性,以及新兴政党的根正苗红。

        1949年初夏,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迅速南下,国民党败局已定,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并亲点用湘绣作为国礼献给斯大林。此时湖南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中。我方特派员周乐安携带一张照片和一部电台由上海潜入长沙,一方面寻找湘绣名家筹办国礼,另一方面为湖南的和平解放扫清障碍。电影由此展开,很好地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融合进去了。既再现了以湘绣为代表的湖湘文化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又将湖南解放前夕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命运而疯狂反扑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成本制作,却给了观众带来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美妙享受。电影自始至终扣人心弦,全场无尿点。这是2017年以来的国产片所无法比拟的。同为主旋律作品,有军事专家甚至认为它超过了《战狼2》。不得不说,如何让中国电影既叫座又叫好,让历史题材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国礼》提供了一个清晰思路。

        文化自信,是近年党中央提出的响亮口号。文艺工作者如何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文化自信,是当前一段时间文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我以为电影《国礼》就做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把湘绣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的存亡和文化的复兴所起的关键作用,再一次有力地向全世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宏论。

        中国故事也好,文化自信也好,所有这一切的落脚点,就是我们要用中国故事,自信满满地向全世界宣告,现在的执政党有能力有信心,把十几亿中国人带向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电影《国礼》深谙其中奥义。


(作者:谢宗玉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