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前位置: >新闻

城不在大,有业必兴

2017-03-2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不在大、有业必兴。谓谁白丁?人勤必聪!庭前车如流,入夜万家灯。鸿儒论世道、吾辈绣立城。              

               

湘绣城的前世今生


   湖南湘绣城,1987年4月创始于长沙县水渡河安沙区公所。这里西起望城桥驿、开福区沙坪;北至长沙县北山、唐田、开慧、福临;东接黄花、果园;南有㮾黎、大托、暮云、福临等几十个“湘绣重镇”。四周绣区密布、有绣工近五万人。

    湘绣城地处湖南长沙之东,清末年间,随着湘绣画师署名风气的盛行、一些文人墨客为湘绣题词作画、落款皆为“东城”或“长沙东城”。

    1992年9月2曰,湖南湘绣获批建城。1995年4月征地兴建“长沙湘绣城”、2002年扩地增容。2004年正式冠名“湖南湘绣城”。

    2005年12月18日“湖南首届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湘绣城召开。它吹响全省文化产业集结号。

    2009年11月“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湖南湘绣城举办。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授予湘绣城“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称号。

     2012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后、在行业内长沙“东城”的称号逐渐由“湘绣城”取代。

电影《国礼一号》剧照


 一、串店成街      结街成市


    湖南湘绣城是一个集湘绣、服装、家纺、陶瓷、银饰、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的生产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物流配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更是一个包含有二万多人口的湘绣社区。

   地域分布为西起金霞湘绣园、北有芙蓉坊、南至长沙湘绣城、东有星沙湘绣城。产业已形成湘绣、服装、家纺;陶瓷、银业、物业、物流、宾馆、餐饮、购物;湘绣科教园;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基地;乡村种植、养生、旅游、休闲景区。

  

顺龙湘绣服装大楼——湖南特色文化的新地标


    湖南湘绣城凭借湘绣的特色产业资源,形成了一个绣工+绣站+公司+市场+乡村基地建设+互联网的综合业态体系。

    产品销往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11年到2016年、湖南湘绣城骨干企业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连续五年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出口重点企业”。

    一街一特色的绣坊街、农耕坊、湘绣街;一店一品牌的金霞绣庄、顺龙昌、以及独特的“锦云公馆”;还有百年老字号芙蓉坊、龙福绣庄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绣城八景”,更是“绣美天下、风情万种”。被外媒誉为“中国刺绣第一城”。



绣城八景之一“百鸟堂”


二、故事展示        文化自信    


   1988年3月《湘绣传说故事》问世,将流传了千百年的湘绣故事收编成集、从此中国湘绣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2009年报告文学集《手工艺·大市场》出版。作者用亲身经历、详情地介绍了湖南湘绣城的产品如何进入世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证明湘绣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

    长篇小说《荷鹤图传奇》,《芙蓉坊密码》相继亮相。一个从湘军到湘绣、再到湘商的优秀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文化积累了湘绣的厚重、也搭起了它成长的阶梯。

我们坚守三十年


三、影视重现      湘绣历程


    据人民日报介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电影就是美国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㬵片、薯片、芯片一起成为美国参与全球经济、文化竟争的重要依托。”

    2017年、随着电影《国礼一号 》开机。我国第一部以湘绣为主题的故事片正式诞生。

    湖南湘绣城又在跨界创业中迈出坚实的一步,用电影展示了湘绣城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目前正在创作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中国绣》、将再现湘绣百年风云。

电影《国礼一号》在湖南开机


四、作品夯筑       产业底蕴


    1911年一幅集诗、书、画、印、绣于一体的湘绣《荷鹤图》,摘下意大利都灵博览会皇冠上的明珠,荣获“世界进步卓绝奖”,从此,湘绣又被冠名为“中国绣”。

    1933年湘绣《乐燕图》荣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金奖、“誉满全球”的赞誉由此而传开。

    1989年湘绣旗袍《百鸟朝凤》荣获法国巴黎五十六届国际时装博览会一等奖。让湘绣服装自信地登上国际舞台。

    2007年湘绣《荷塘鹭色》、2009年《百鸟朝凰》连续二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山花奖”。2014年湘绣城《新潇湘八景》的问世、如同在艺术的丰碑上,烙上我们攀援的足迹,在湘绣的发展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湘绣城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夜景


五、音乐传递      民族精神


   湖南湘绣城的创建,不是开展一场造城运动,更不是建立一个专业市场。而是以艺术聚集文化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

   2012年“全国首届湘绣征歌大赛”在湖南湘绣城举办。一首《红颜湘绣》道出千百年来绣女 们“不知为谁相绣年年岁岁”的传承情缘。

一笛《大美乡愁》的长歌,勾起儿时的记忆与对“故乡的缠绵”。荣获中国《音乐》2014年词、曲两项“晨钟奖”。

 歌舞剧《绣遍天涯竞风流》、更是让湘绣插上音乐的翅膀:唱出了绣城的豪迈

绣城产业基地“寿山公园”夜景

六、旅游体验     竹林绣庄


    产业树起绣城形象、艺术为它披上魅力的婚纱。在特色绣城的打造过程中,旅游只是对“绣城”品质提升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全部。创造宜居、宜游、宜购的生态环境,让的生产,成为人们亨受、体验艺术的过程。漫步街头:古香古韵的“绣城八景”,勾起人们心灵深处的记忆。劈丝、配线、裁料、作画、刺绣、道道工序都能引发儿时的乡愁。

    一曲《百年守望》的旋律飘来、就像一股天簌之音、糢糊了人间与天堂的视觉。累了,你可坐下喝杯咖啡或奶茶。饿了,也可品尝一顿“竹林炸鸡”、“清炖莲藕”或“雷公塘”的酸菜魚。困了,还有“我是故乡一片云”的“锦云”宾馆、可供小憇。

    艺术不分国界,城乡没有障碍。走出绣城的繁华、走进湘绣城乡村基地——“竹林绣庄”或“寿山绣坊”,更是“日映荷花别样红”。清末端芳曾题词:“芙蓉山畔荷飘香,不慕神仙慕绣坊”。指的就是“芙蓉坊绣庄”

    旅游尽兴之后、除了特色“湘绣”,还有陶瓷、银业、竹艺、玉雕、菊花石等湖南十大工艺品,都是高雅别致的“伴手礼”。

湘绣城旅游产业基地“荷花


七、以人为本      以绣立城


    “湘绣城”的竞争核心,是基于文化形成的特色产品,是在市场形成的品牌和口碑。

    它的特色,不是某个职能部门及领导的赋予,更不是翻书阅报的挖掘。而是凭借千百年来母教女、姐带妺、姑嫂相授的“家传”绣技人才资源而形成。因此、只有顺应社会需求,以人为本,以“绣”立城。完善“湘绣”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城不在大、有业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