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城活动当前位置: >湘绣城活动

曾应明:文化产业融合性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2015-01-13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竞争,文化竞争的核心,就是特色的竞争,就是一种文化以开放、包容和宽容的胸怀,吸收、消化和融合其他文化的过程。”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又一次为曾应明的这一论点提供了实践证明。

  陈肇雄副省长亲切接见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主席、湖南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

  地球是圆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是地球的中心。10月19日—21日,对中国刺绣行业和湖南工艺美术行业来说,它们的中心就在湖南湘绣城,就在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

  10月23日,周六,作为本次展会的发起人和协办者之一,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湖南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仍异常忙碌:上午,赶往长沙县沙坪镇,与6家湘绣企业的同行会晤;下午,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电话不断,首届湘绣文化艺术节电视晚会的播出、国外客户订单产品的跟进、由他作词创作的第一首关于湘绣的歌曲《百年守望》带来的反响,每一个电话都显示着首届湘绣文化艺术节的繁华与轰动,并没有因为闭幕而消失、淡化。


  惊喜连连的湘绣艺术节


  这注定要在湘绣2500多年历史中留下厚重的一笔:这是湘绣的第一次文化艺术节;这是湘绣企业走出门户之争、抱团出征的嘹亮号角;这是中国“四大名绣”和贵州苗绣、广西瑶绣等全国十大绣种的集体发声;这是省内外300多家企业的近10万件工艺美术精品的历史聚会;这是新人新作与大师名作同台竞技的艺术舞台。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湖南工艺美术品博览会的举办,让我们时刻感受着惊喜,感受着湘绣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惊喜之一,全国十大绣种助展湘绣艺术节。蜀绣、粤绣、苏绣、苗绣、瑶绣等十大绣种的参展,让参观者有了近距离比较、鉴赏中华民族不同刺绣种类的机会。“全国有十八大绣种,如果能彼此互相取长补短,那么,中国的刺绣产业将会出现腾飞般的发展。”曾应明志存高远,“目前,湘绣城与全国十大绣种有着良性的互动。它们此次参展,也为我们今后举办全国刺绣艺术节进行了一次预习。”

  惊喜之二,全省十大门类工艺美术品集体亮相。湘西土家织锦、铜官瓷艺、长沙湘绣、浏阳菊花石雕等十大门类的工艺美术品参展企业数量庞大,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成果检阅盛典。“这是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史无前例的一次聚会。工艺美术产业一般是由小作坊发展而来,通过参加这样的展会,将极大宣传我省的工艺美术产品,提升其品牌价值,并通过业界的交流提高共识,树立整个行业更大的发展信心。”曾应明说。

  惊喜之三,新人新作和大师名作同台竞技。应邀出席节会开幕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在湖南湘绣城展厅的《新员工、新作品》专栏前久久驻足、细细品味。19幅新人新作年轻而不失技巧、活泼而不失严谨、艳丽而不失深沉、精细而不失大气。

  除了李铁映对这些作品的肯定,市场也用它特有的方式作出了选择:一位顾客高价将一名新人的《黄鹂戏梅》买走。“这些作品,是由42名平均年龄不到19岁的90后员工创作的。”曾应明介绍说:“她们的表现,使我看到了湘绣璀璨而美好的未来。”


  五年五大活动:


  湘绣的文化融合力


  首届湘绣文化艺术节为什么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喜?


  我们如果把时间向前推进5年,就会发现湖南湘绣城先后举办过4次大型活动,此次湘绣文化艺术节,则是此前4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


  2005年12月18日,刚刚起步的湖南湘绣城举办了首届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民协党组书记白庚胜、时任副省长许云昭观看了湖南十大民间工艺的现场表演。时任长沙县委书记、现任湖南省旅游局局长杨光荣高兴地对现场群众说:“星沙不仅要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更要发展文化产业。”

  2006年11月8日,首届湖南工艺美术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湘绣城举行。全省126家工艺美术企业参展,参展作品1万多件。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由北京工艺美术集团总裁郭泰来牵头,率上海工艺美术集团、广东友谊集团等56家大型工艺美术商业集团参会,3天采购订货2亿多元。

  2009年5月26日,第九届中国“山花奖”评奖暨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湘绣城开幕,全国30个省市和5个国家的宾客、1546家企业、10余万件民间工艺珍品参展,让湖南成为了民间工艺品的“聚宝盘”,更掀起了游客争相到湘绣城旅游购物的热潮。80%山花奖参展作品,在展会未结束就被游客买空。

   2010年1月8日至16日举办的湖南湘绣城首届湘绣服装博览会,集中了来自上海、浙江、广东十几个省份、320家企业的上千个服装品牌,8天展期,消费者川流不息,购物者天天爆满,使得厂家一再从外地调运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加上此次举办的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5年时间,湘绣城已成功举办了五大活动。


         从这五大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湘绣展现的超强文化融合力:以湘绣为核心,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民间工艺品加盟,联合了全国其他刺绣种类,将服装发展为湘绣艺术的新载体,创造了与旅游结合的生产模式。让湖南湘绣城所属企业从2005年年产值仅1.2亿元,发展到2009年拥有12家直属企业、64家配套企业的产业集团,园区总产值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产业基地。而湖南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也从2006年年产值约200亿发展到今天的400多亿。


  融合性发展:


  振兴文化产业的新思路


  “湘绣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天然的对其他艺术种类的融合性。也正因为如此,湘绣才能成为集诗、画、书、印、绣五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曾应明认为,湘绣的融合性发展,可以分艺术性融合和产业型融合两个层面。


  在艺术层面上,湘绣文化艺术节展出的作品《蓝牡丹》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传统的湘绣作品强调的是浓妆艳抹、万紫千红,但随着时间从远古走到今天,空间从湖南走向世界,人们的艺术欣赏观点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浓妆艳抹已不受青睐。在这一背景下,《蓝牡丹》把传统的工艺和时代的要求很好地进行了融合,仅用红棕、茶绿与宝石蓝三个颜色,由浅渐浓,就细腻而又精炼地将一幅老树吐新芽、花蕾含苞待放、国色天姿的《蓝牡丹》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充分展示了删繁就简的艺术最高境界。


       艺术上的融合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基石。作为五代湘绣传人的曾应明,在实践湘绣产业化发展之初,就让高高在上的湘绣,与披肩、绣花鞋、服装等融合在一起,顶住压力开辟了湘绣日用品的产业化模式。也正是在这一融合性发展思路和战略下,才出现了首界湘绣文化艺术节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而就是在这次湘绣艺术节上,曾应明又让湘绣与音乐融合在了一起:“针欲飞,线相留,风吹水动九鱼游,湘女柔情善若水,风情万种绣春秋……”10月21日晚,一曲《百年守望》在首届湘绣文化艺术节电视颁奖文艺晚会上余音绕梁,震撼了众多热爱湘绣的来宾的心灵,也让大家对正在筹备制作的40集湘绣电视连续剧《绣传天下》充满了期待。


◆文/本报记者 罗语 图/通讯员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