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当前位置: >媒体报道

湖南湘绣城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让湘绣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7-09-28



   湘绣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飞针走线,如游龙戏水,似惊鸿疾飞,人物动物,可栩栩如生,独到的蓬毛针法,在平面上形成立体的效果,被喻为布匹上的舞蹈。伴随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衰弱,甚至消失,湘绣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活化问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近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去了解如何让湘绣重新焕发生机走进公众文化消费,走进更多的百姓家庭?



   创新驱动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曾应明告诉记者,湖南湘绣城是一个集湘绣、服装、家纺、陶瓷、银饰、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的生产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物流配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早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走创新之路。2007年被湖南省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后,湘绣城走文化与科技的嫁接之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了刺绣研究所,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出湘绣系列产品双面绣《新潇湘八景》、《十二生肖》等产品。
   “ 《新潇湘八景》根据传统潇湘八景的立意,根据现代人对湖南潇湘八景的新认同,用双面绣创作的一组旅游景观画。”据曾应明介绍,《新潇湘八景》取景由湘江沿线扩张到湖南各市州片区,新增了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国内外知名景区,不仅涉及地域更广,内涵较旧版也更为丰富。其绣制的过程中运用了湘绣掺、直、游、乱、齐边、交叉、混、虚等多种针法,集中了湘绣特有的书、画、印、绣四大艺术要素,呈现出浓厚的湖湘文化气息,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据悉,《新潇湘八景》单一产品的产量达到了1万6000件,为此湘绣城还专门出版了《古今湘绣》书籍配套发布,便于刺绣爱好者收藏流传。
   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湘绣在文化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反复探索,2014年湖南湘绣城旗下的金霞湘绣研发出了全新的夜视湘绣作品。其作品运用传统湘绣的色阶原理,通过在丝线上掺入各种能发出荧光的有色物质,用荧液浸泡仿丝底料,形成可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夜视”湘绣新工艺。曾应明告诉记者,目前研制出的湖南首款“夜视湘绣”,填补了我国刺绣业科技空白。
此外,开拓传统工艺品市场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湘绣城大胆创新,助推双面绣向双面全异绣发展。“迎合‘一带一路’、‘湘品出湘’的战略发展,我们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品牌,把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融合进一副刺绣里,两面互相依托而自成一体,打造出高端湘绣精品。”曾应明表示,以前的双面全异绣多绣制狮子、孔雀等动物,近几年湘绣城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结合,生产出一大批颇具新意和特色的绣品佳作,而《丝绸之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刺绣带动非刺绣、刺绣带动非工艺品、刺绣带动旅游。”在曾应明看来,湘绣创新的另一条路子,是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湖南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而将这些资源通过产业化的节点转化为经济财富,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需要擎旗人,而湘绣城正在致力擎起这面旗帜。



   产业延伸
   以刺绣产业带动非刺绣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一种观点盛行于整个湘绣行业――只有工艺品才属于湘绣,而刺绣服装、床上用品之类的日用品则被排斥在湘绣产品范围之外。结果一度造成,市场开发乏力,大量产品有价无市而许多湘绣企业相继倒闭。这时的曾应明却清醒地意识到要将产业做大做强,艺术与市场的合理对接,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曾应明带领湘绣城员工,研发大众日用湘绣产品:如湘绣服装、鞋、帽、箱包、围巾、靠垫和床上用品等,也就是这一创新,让曾应明的生意一下子做开了。
   乘胜追击,曾应明充分利用湘绣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名牌,大力推行湘绣产业的品牌建设,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先后批准了“丝绸之路”、“锦绣潇湘”、“顺龙”、“梦芙蓉”等四大自主品牌。在这四大品牌中,根据市场需求,细分市场。以“丝绸之路”商标主攻国际高档豪华刺绣品市场,以“顺龙”和“梦芙蓉”两个品牌主攻湘绣日用产品,做“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的产品”,终于带着湘绣企业摆脱了产品大量滞销的困局,走上了一条通向世界的光明大道。
   “湘绣产业的带动是1:16,如果是一个亿的湘绣产值可以带动16个亿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曾应明表示,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集诗、书、画、绣、印于一体的艺术,在国际市场一套高档服装,只要加入手工刺绣艺术元素,价值动辄翻倍,目前美国的花花公子服装品牌就将生产权授予湘绣城。“因此,扩大以湘绣为基础载体的产业链,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产品才是企业的市场之路。”
9月6日至8日,湘绣城成为湖南唯一一家受邀参与第87届东京国际礼品博览会的企业,国外的观众无不惊叹湘绣作品的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短短数日,湘绣城就收获了300多万美金的订单。曾应明告诉记者,通过广交会、海外展,湘绣城的产品已行销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件出口国外的湘绣产品,都在诠释和传递着我们的民族文化,目前我们的金霞湘绣和顺龙湘绣两家企业的出口额已达100万美金以上。”曾应明信心满满地表示,明年出口额破百万美金的企业还会新增两家,而5年内,湘绣城将致力培育两家出口额破千万美金的企业。


   文化渗透
   用文字、影视把湘绣文化展示给现代受众
   文化积累了湘绣的厚重、也搭起了它成长的阶梯。曾应明告诉记者,为了宣传保护湘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城带头建立了湖南省民间工艺博览馆,收集整理了一大批湘绣传统产品。早在1988年曾应明参与编著的《湘绣传说故事》问世,将流传了千百年的湘绣故事收编成集、从此中国湘绣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为了让湘绣行业其他企业掌握湘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和信息,2009年曾应明特意编著了《手工艺大市场――湘绣走向世界启示录》一书,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湘绣,宣传湘绣,生产湘绣和开拓湘绣市场。此后,长篇小说《荷鹤图传奇》,《芙蓉坊密码》相继亮相,一个从湘军到湘绣、再到湘商的优秀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今年1月22日,电影《国礼》在湖南湘绣城开机,从创作到故事内容,从投资到拍摄,是典型的“湘字号”品牌。“影片未播先热,开机后的3个月里,湘绣城的销量都是平常的三倍。”影片效应明显,让曾应明更坚定了文化引领的信心,“我们计划在明年完成《中国绣》的三部书出版,并拍一部40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湘绣城在跨界创业中迈出坚实的一步,用电影展示了湘绣城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近几年,我们正斥资三千余万对湘绣专业文化市场进行提质改造,除了完善基础设施以外,还将再现湖南湘绣2000多年发展的历史故事和景点。”曾应明介绍,湘绣城打造了一条“绣坊街”,恢复湘绣行业的八大景点,今后的湘绣城会成为一个体验式的游园区,市民和游客既可以在这里挑针引线体验传统湘绣的魅力,还可以逛湘绣展示馆,感受湘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厂,一跃成为行业的“旗舰”,目前的湖南湘绣城凭借湘绣的特色产业资源,形成了一个绣工十绣站十公司十市场十乡村基地建设十互联网的综合业态体系。曾应明认为,立足现有国际市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产业优势,小微企业抱团,集群化发展,五年内,湖南湘绣城将实现产值20亿元,成为长沙乃至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