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前位置: >新闻

曾理长篇小说《荷鹤图》上榜《2017年湖南文学发展报告》【490期】

2018-07-06

        曾理长篇小说《荷鹤图》自2017年4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高度好评。

        2016年6月曾理第一部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在《线装书局》出版后,即受到中国文联著名青年评论家胡一峰,湖南师范大学岳凯华教授等高度关注。先后有《艺术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新故事》、《凤凰网》等报纸、杂志,网站先后发表贊誉《芙蓉坊密码》评论文章二十多篇。   

        2017年4月长篇小说《荷鹤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又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余三定、王跃文、曹志辉等先后在《中华读书报》、《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以及二十多家网站发表重要评论大章。

        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李朝全先生,高度赞扬:“《荷鹤图》是一部揭开湘绣绚丽多姿神秘面纱、解读百年传承的文化血脉和家族精神基因的优秀作品。它糅合了家族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的优点,这是笔者读到的第一部关于湘绣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胡平先生对曾理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荷鹤图》给予高度评价说:“这部作品也可称为一部湘绣艺术的教科书,兼具难得的学术价值。”

         去年有曾理《芙蓉坊密码》等八部长篇小说入选《2016年湖南文学发展报告》。今年有曹志辉《女歌》,曾理《荷鹤图》等十二部长篇小说入选《2017湖南文学发展报告》。这是曾理连续二次入选湖南文学发展报告。我们希望曾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文艺湘军”的大厦建设添砖加瓦!


曾理著长篇小说——《荷鹤图》



2017年湖南文学年度发展报告

         湖南作家研究中心

         2017年,湖南广大文学工作者以创作精品为本位,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立足湖南文化和文学传统,拓展文学视野和打磨作品内质,在现实题材书写和文学原创力提升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文学领域很好地践行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以丰厚精湛之作参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合唱,参与湖南“文化强省”进程。小说在现实描摹中增强了人文元素和现代品格,诗歌丰富拓展了主题与技艺的边界,散文将个体思想光芒伸触到生命意义,报告文学从普通人视角表现家国情怀与社会介入,儿童文学在成长叙述中取法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网络文学在类型化主体中体现精品意识运思,文学评论本土作家作品推介力度加大。题材择取更为宽广,思想表达更具人文关怀,生活经验更显精微,艺术探索更为开放,整体出现向沉潜和深远处进发的良好态势。

       小说:

       关注当下中国人生存现实

       2017年,湖南小说创作仍然体现当下和历史、世俗与超越、个体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张力,深入表达中国经验,刻画中华传统文化人格,注目于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在写实主体上加强现代主义涵化,艺术上更为成熟和丰赡。

       长篇小说致力于日常生活细描、时代史诗勾勒和地方文化深描,走向沉实的细节雕镂和沉湎式心灵探索。马笑泉《迷城》从故事中间开始叙述,以一桩悬案线索延展为完整的小城人文景观,刻画儒家文化人格,于冷峻政治生态中时有人性闪耀。沈念《岛上离歌》讲述少年跟随父亲在洞庭湖小岛完成成人礼,呈现湖区新鲜经验,营造庄严和悲凉的精神之境。远人《预感》讲述小城职员与艺术家的戏剧化情节与情感纠葛,体现艺术对日常生活的介入及灵魂感召意义,叙述干净利落。陈夏雨《凤囚凰》讲述两代人的爱情与创业,涵容民间元素和古老生命活力,于谐趣性叙述中传出物质时代的精神追索。赵竹青《漂》叙述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同学迥异而交叉的人生,反映义与利、传统与现代纠缠分化的社会现实,揭示当代社会变迁中精神的漂流无根状态。曾理《荷鹤图》以传奇笔法讲叙一代湘商的传奇人生,以个体化叙述联结近代史料和行业经验,绣画作为核心意象融合传统、爱情与时代。舒中民《非常市长》以市长履新事件为镜,照出世相百态,探求灵魂是否附着信仰的差异。骆晓戈《山那边的橡树林》以女知青群像点映出一代人的红色记忆,怀念、忏悔等多种情愫与岭南地理人文交织,文笔纤细深郁。刘大程《袁崇焕》还原历史人物形象,擦亮幽暗历史事件和细节,掺入文史钩沉和文化反思。曹志辉《女歌》讲述瑶村女书传人的当代命运,从女书再现延至女性关怀。袁姣素《我是一个兵》讲述航空兵从军与转业的故事,在军人精神阐发中蕴含人的命运思考。陈茂智《金窝窝 银窝窝》展示瑶族苦难的迁徙历史和当代遭迹,具史诗性和生活全景反映。

        中短篇小说关注社会典型问题,用文学文本揭示社会文化症候,思考生存意义。何立伟短篇小说《昔有少年》以少年视角重述文革时生活及美的破碎,以温婉的诗性叙事揭示主旨,带着静水流深的哲理韵味。姜贻斌中篇小说《水井头记事》讲述旧街上老派手艺人的故事,在变的时代钟情不变和安定的东西,行文质朴洗练。陶少鸿短篇小说《大雪》讲述一个家庭的内部矛盾与情感纠葛,明暗线双重交织,思索现代物欲与精神突围。万宁中篇小说《南情北爱》讲述革命时代离乡重组婚姻的群体及其后代的情感命运,表现红色记忆的日常生活之维;中篇小说《朋友圈·同学群》以两个高中同学群为纽带,展示现代社会众生相。赵燕飞短篇小说《等待阿尔法》以“一地鸡毛”式的琐碎叙事,讲述一个女人的救赎和等待,呈现宽阔的意义空间。于怀岸中篇小说《朝着斯德哥尔摩飞奔》追踪文学青年成长历程,层层深入解剖现实,质感细腻。徐秋良短篇小说《欢欢喜喜过大年》从农民工返乡过年切入,将无关联的两个故事交错铺陈,在温暖与冷漠交集中完成审美营构。柴画中篇小说《狼烟》以精微细节展示平凡人的艰难经历和坚忍精神。卢应江短篇小说《星星和霓虹》讲述两代人对城市恐惧或沉溺的态度,对本土生活变革动力进行理性审视。

         小小说创作触及诚信、忠孝、道德、廉政等正能量命题,由生活相抵达人性与命运,体现短小精悍、鞭策入里的文体风格。戴希《这个故事我不吐不快》和《太阳》通过温暖人心的小故事歌颂人性力量。伍中正《裸奔》于喧哗中蕴含恳切的人文关怀;《那个眼睛有病的人》塑造了一个“达则兼济天下”、温和善良的男人形象。黄标《好主意》选取“拔草”事件讽刺部分公务员阳奉阴违、怕苦怕劳的惰性。王祉璎《失恋的代价》勾勒了一个聪颖机智的新时代公务员形象。海蠡《白陶盘》以文物为意象串联现世故事,承载深沉的家国情怀。



《湖南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