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前位置: >新闻

《湖南日报》曹志辉:评曾理长篇小说《荷鹤图》【420期】

2017-12-08

    2017年12月8日、《湖南日报》在湘江周刊拦目,刊发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曹志辉副秘书长、评曾理长篇小说《荷鹤图》评论文章——《指间的艺术与灵魂的坚守 》。  

作者: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曹志辉


指间的艺术与灵魂的坚守 ——读曾理长篇小说《荷鹤图》

    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曾理所著长篇小说《荷鹤图》,取材于1858年至1912年间发生的故事,作者以宏阔的笔墨,书写主人公曾传玉从湘军转入湘绣行业,成为一代湘商的传奇人生。作者立足本土,反顾传统,将家国史与湘绣史、亲情与伦理、人与自然等文化元素纳入其中,充分彰显出了较大的思想格局与人文情怀。小说从语言到构架,既有鲜明的个体意识,又能结合时代,紧贴生活,让读者展读之余,了解那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认识到湘绣源渊及绣艺传统,体会到湘魂楚韵针线间的独特魅力,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作者在曾传玉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一种理想人格,通过细微独特、注重史实的叙述方法,与现实主义展示手法并列对映,多维度呈现出了一代湘绣人的精神宿命与生存困境,赞颂了自然人性的生机与活力。描写了湘绣的前世今生,见证了湘绣多舛命运。小说开篇比较有带入感,把读者从居住的真实世界一下子拉进了小说家想像出来的战争年代。“人在,剑就在。”湘军的骁勇与韧性跃然纸上。而这种湖湘精神,也伴随着曾传玉的一生。在湘军阵营时,他为筹备军粮,不惜摆摊卖画。退役后,他以经营湘绣为业。虽历经无数挫折,但他对于良心的执着守护,让人心存敬意。当肖云虎派人使坏自己的湘绣时,当敏格格为宫廷预订下两千两用品时,他恪守诚信。当赛诸葛囤积居奇,欲发国难财时,曾传玉怒斥他坏了曾家规矩。当天然绣庄因投资战略失误,高利贷者追债上门时,他义字当头,力挽狂澜。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振兴湘绣,让湘绣走向世界,是曾传玉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为之吃了不少苦头。小说讴歌他为了理想,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叩问了人的价值与尊严等重大命题,具有较强现实反思力度。
      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湘绣的深情。以湘绣精典作品《荷鹤图》为引线,以情感与家国命运为核心,讲述了曾传玉为振兴湘绣,从青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他不惜笔墨,大量地描写了湘绣的特点、针法、技巧、绣功,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湘绣画卷。小说中提到的《三十六针谱》,囊括了民间刺绣的主要流行针法,神秘莫测,成为连接曾传玉与胡采莲情感的暗线。小说语言丰富,本土方语、俚语、歌谣,作者信手拈来,这样的句子,在小说里更是随处可见,使小说读起来更生动传神。小说中还大量描绘了湖南独特的风土人情。读者在展读《荷鹤图》这部长篇小说时,不仅能了解到湘绣的历史,还能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湖湘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对非遗项目湘绣的了解。作者深谙历史除了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外,也是生活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演变的道理。小说中借助绘画、诗词、刺绣所营造出来的空灵神秘,赋予艰难的生活以诗意。使整本书读起来,常常有诗意萦绕的感觉。作者对于一些俗世生活的细节处理也机敏过人,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满嫂因误会胡釆莲清高自傲,绣了《鸳鸯荷》而不把绣花的独门绝技传授给大家,故意将扫帚放在烫绣品的窗叶顶上,使釆莲无意中触碰到后,掉落在茶杯上,茶水泼洒开来,溅坏了绣品。在老爷的呵责下,曾传玉急中生智。用清水蘸笔,将荷叶上的茶汁浸润成一层淡淡的云雾,而用寥寥数笔,将两只鸳鸯画成浓墨的荷叶,当佣人说巜鸳鸯荷》怎么可以不见鸳鸯时,他又巧妙地赋诗一首:乌云压抑乍起风,满塘摇曳墨芙蓉。分明飞过双鸳鸯,落入荷丛杳无踪。倒把湘绣、诗词等传统文化的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细节描写温情而让人心生欢喜。因了写作者的细心描绘,使得这部小说也有了湘绣的品质:质朴而优美,形神兼备,风格豪放中不失细腻如一株青葱的树,从独特的湖湘大地逆风生长。又如同一幅饱含情感的地域风情画,与湖湘大地血脉关联。
    小说中除了塑造出曾传玉等一系列鲜活的男性形象,对于胡釆莲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刻画描写,也是颇下功夫的。让人印象深刻,她清高孤洁,经典之作《荷鹤图》莲花迟艳,与仙鹤为伴,然而,多情的归鹤与麻木的荷,使绣女满腔的炽爱转变为无人知晓的痛。而绣女胡釆莲虽与曾传玉相爱,但因地位的悬殊,有情人终不成眷属,让人扼腕叹息。而曾传玉与胡采莲的这根情感线,也贯穿了始终,余韵依依。

    总体而言,长篇小说《荷鹤图》呈现出了浓郁的湖湘文化特点。期待作者能进一步在小说语言方面锤炼,尽量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特点、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推进小说的进程,使小说更加耐读,更加精典!

曹志辉在研讨会上发言